民生社區介紹


民生社區的中心點為位於三民路和民生東路交叉口的的民生圓環

 

民生社區含括精忠、東昌、介壽、東榮、三民、富泰、富錦、新東、新益、莊敬等十個里。轄區 東至基隆河西至敦化北路南至延壽街北至濱江街,總面積二.九八四六平方公里、二OO八戶、八二O二五人口數。

 

於民國五十六年申請美援基金貸款,採集體重劃、聯合開發方式形成第一個全國性美式示範社區。區內共有十一座大小不等 的公園及乙座中心圓環,幾乎里里有公園,處處有綠地,最小巷道均超過六米。整體街道規劃採「」字型為藍本,條條馬路均有喬木人行道及中隔島樹,呈現綠意盎然景觀,都市鄉村化之理想在民生社區真正落實。

 

全國首創汙水處理廠於民國五十九年正式啟用,住戶沒有化糞池之惡臭,只有花草之原野香味,地下電纜工程亦早期於民生社區架設,其他如郵局、銀行、游泳池、網球場、棒球場、停車場……樣樣齊全。民國八十一年底全亞洲區最大設備最齊全之『民生社區中心』大樓亦正式落成啟用。民生社區除了硬體設施應有盡有外,住戶之水平人文條件亦相當優越,雖是歷經三十餘年之老社區卻,仍然是全國居家環境最理想之示範社區之一。

 

本協會﹙民生社區發展協會﹚係由三一三位鄰里長共同響應於八十二年五月七日召開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後正式成立,八十二年底開設「藝文研習班」自第一期十九班迄今二十一期已劇增一五O班,會員數達五千餘人,為因應會員快速成長從八十四年起,會員大會即改採「代表制」;同年成立「義工救務團」。本協會七年除配合政府加強政令宣導、環保、綠化、美化及治安工作外,並於元宵、端午、中秋等三大節舉辦戶外大型活動;不定期延聘專家學者「專題演講」;暑期每週六之「街頭音樂饗宴」;配合十里辦公處、六所中小學辦理藝文、親子教育……平均每月乙次之大型活動均能吸引大批人潮,除現職工作人員五名外,皆仰賴義工團全力支援方能圓滿達成任務。 民生社區居民自發性高,對本協會之期許性也相對提高,各項活動深植民心,成為居民精神之寄託,協會同仁倍感鼓舞與欣慰,爾後當更積極廣納民意,策劃未來之社區環境更新、文化傳襲與文化提昇工作,將民生社區塑造成「台灣小瑞士」,此乃社區人之共同遠景! 話說民生社區,自然就要追朔到民國53年時,前台北市長高玉樹任內,當時社區原為110多公頃市郊田野,高先生高瞻遠囑,建議中央以美援貸款專案獲准,將本社區以"民生社區"為名規劃成可供45000人居住,并為現代化高級住宅區,區內公共建設配合地下化,地面上公園綠地約25……等皆俱備繼任歷屆市長循此規劃逐步完成建設,本社區可謂獨天得厚,成為台北市最現代化,最美麗之社區,實來自有因,現居民已達7萬餘人,安靜舒適其樂融融。

 

民生社區容積率只有200, 改建誘因不大。也因為容積率200, 這裡才會有這麼舒適的環境。這種奢侈,台北市內找不到,所以很多聰明人花個二三百萬裝潢,住在這零公設室內空間寬敞的公寓(先不提既有的一樓違建或頂樓加蓋)出門都在樹底下走路。 如果為了鼓勵都市更新而將容積率提高,現有住戶與建商都可以賺到一筆,只是這樣的環境就從台北市絕跡了,非常可惜。

 

民生最大的問題,應該是限高吧,若有限高的40年老房,改建誘因不高。民生社區的巷弄都很寬,連""都有蠻寬闊的人行道、老舊公寓都普遍退縮、加上濃密的林蔭,那種閒適寧靜的氛圍是大安區的巷弄根本完全比不上的。


但諷刺的是,大安區精華地段巷弄的老舊公寓房價似乎被炒到較民生社區還高,大概是因為鄰近有豪宅和新房子的高房價拉抬到,不然我真的覺得大安區的公寓C/P值很差,至少相對於民生社區的環境房價是被過度高估。


民生社區唯一較大的問題就是住""房子的問題。

 

圖書館:民生分館三民分館

 

民生社區容積率:200% 容積率建蔽率解釋文章連結

 

容積率:就是各樓層的樓地板面積(即為容積)加起來除以基地面積再乘以百分比舉例:若基地所處區域規定的

積率為500%,基地面積100平方公尺,若考慮建蔽率50﹪時,則設計至少為10層樓(即50﹪×10500﹪)。

 

建蔽率:建築物在基地上的最大投影面積基地面積的比率,舉例:200平方公尺的基地,而基地周圍區域規定的

建蔽率為60%,那麼,一樓的樓地板面積可能就是120平方公尺,而剩下的80平方公尺的空地,可能作為臨路退縮

植栽、中庭、戶外休閒設施(如游泳池)等。

  新益里里長簡介

里 長:吳美貞 ()
生 日:民國35 09 28
學經歷:新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松山區婦女會
電 話:8787-7641
•Email
xjejcl@mail.taipeilink.net

里幹事:李和中 ()
電話:87878787_838
•Email
bh_ssda047@mail.taipei.gov.tw

里辦公處電話:8787-7641
里辦公處傳真:2769-0563
里辦公處地址:富錦街581201

志工組長Emailxjejcl@mail.taipeilink.net